首页

免费美脚区

时间:2025-05-29 22:06:45 作者:与天问一号任务相比,天问二号任务有哪些难点? 浏览量:39488

  5月29日1时31分,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,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。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,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。此后,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

 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、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韩思远介绍,天问一号是中国首次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,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火星“绕、着、巡”探测。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2016HO3小行星和311P主带彗星开展相关探测活动,两者之间的探测目标不同,涉及的技术难点也不相同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
  一是弱引力条件下的附着与采样。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,2016HO3小行星的平均直径约41米,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,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,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,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,任务难度巨大。

  二是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。2016HO3小行星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,311P主带彗星距离地球约1.5亿至5亿公里,因此通信存在较长延迟。距离地球远、多目标探测、任务周期长,对轨道设计、能源管理、智能控制以及工作状态的长寿命、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。

  三是探测目标天体特性存在不确定性。目前,我们根据现有观测数据,对探测目标天体特性进行了计算,特别是对于2016HO3小行星的自转速度、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的不确定性,因此我们也采用了边飞边探边决策的实施策略,提高了探测器智能化自主化程度,并设计了3种采样方式,以应对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。(李佳悦 马帅莎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乡村行·看振兴)驻村干部变身“卖货郎” 江西瑞昌发展电商助农带动百姓增收

科技支撑标准先行。强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的研究,开展技术攻关,建设标准规范,提高生态修复的整体性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。遴选首批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10项。发布《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》、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系列技术导则11项,制定红树林、滨海盐沼、牡蛎礁等各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手册,形成系统性的修复技术标准体系。

(巴黎奥运)戴利跳水摘银:曾经“神童” 归来“传奇”

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,东京奥运会亚军、名将朱亚明以17米13夺冠,他是当晚唯一一名突破17米大关的参赛选手。方耀庆以16米93获得银牌。

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“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”发布

福州4月14日电 (童鹏程 王治康)“破拆成功,被困人员已转移至安全地域;决堤口按时完成封堵……”14日,龙岩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、市森林消防支队等部门协同开展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演练,在龙岩大道附近区域悄然展开。

亿缕阳光丨巧手匠心

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上看,甘肃是个非常特殊的区域。东部季风区、西北干旱区、青藏高寒区,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在这里交汇。我们可以感受到西部大漠的干旱荒凉,体会到雪域高原的“高冷”,还体验到犹如江南水乡般的湿润;不同的气候、地形条件杂糅在一起,就注定了甘肃的千面多变。

上海积极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将发布碳普惠方法学

少年初长成,自在恰如风。巴黎奥运会战幕拉开,中国体育代表团的“00后”运动员跃上舞台,集体亮相,惊艳世界,人们不禁感叹:这些年轻人好棒!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